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

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,搅乱了很多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计划。复工在即,此次疫情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影响呢?

1 招聘:不论方式,只问疗效前几天,我在马路上看到一辆流动招聘车。这是一家商超连锁企业,在许多大型商场关门歇业的时候,商超连锁企业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想必用工需求也是直线上升。面对这样的用工需求,这家企业别出心裁地将流动招聘车开上马路,走街串巷,招揽人才。复工在即,企业为招聘也是拼尽了脑筋。这厢是在街头上流动招聘,那厢已经包机在招工了。近几日在网上看到新闻,江苏、浙江等多地企业组织包机,从用工大省接回员工快速返岗,推进复工。受疫情影响,有些企业面临倒闭重组,有些企业迎来爆发式增长,这对招聘人员来讲是一次难得的机遇:有些人员会回流故土,有些人员会重新选择工作地点,还有更多的人会重新考虑就业方向。招聘人员应切实抓住求职者冰山之下的需求,挖掘出企业能够真正打动求职者的供给,促进招聘工作快速达成目标。

2 用工:弹性工作,灵活用工这段时间最热门的一个新闻就是西贝1000多名员工去盒马上班。这不是集体跳槽,而是“共享员工”,说白了就是临时借用。受疫情影响,以西贝为代表的传统餐饮企业“闲得慌”,而以盒马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天天都过双十一,出现了“用工荒”。一边是海水,一边是火焰,双方一拍即合。临时借用解决了双方的痛点,促进了社会整体效用的提升,是一次“帕累托改进”。还是一句老话: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在当前环境之下,无论是停产停工还是增产增工,企业的HR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,采取一切办法渡过当前难关。此后,再痛定思痛,建立长期有效的应对措施,解决用工“洪峰低谷”的问题。目前,市面上的灵活用工平台已经渐趋成熟。对于企业来讲,保持部分稳定需求职位数量是必须的,对于临时性、突发性、非常规业务需求的职位数量应尽可能通过灵活用工来解决。对于在岗员工来讲,渡过最长的一个“春节假期”后,企业也会发现其实人不到岗活也是可以干的。当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适应了这种工作机制后,弹性工作机制的建立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。

3 绩效:关注总体,而非局部《集结号》中的谷子地率领一个连的部队阻击追兵,对于局部绩效来讲,结果很差的——全连最后只有谷子地一个人侥幸活了下来;但对于总体绩效来讲是最优的,否则大部队就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失。此次疫情也告诉我们:局部绩效最优是没有用的,一定要关注总体绩效,一定要有大局观。如果管理者具备总体绩效观、大局观,那么一旦发现疫情有扩散的危险,必然会下霹雳手段,断臂求生。但是,在追求局部绩效最优的情况下,就会出现“万家宴欢声笑语,团拜会歌舞升平”的景象,最终导致局面失控、全国被动。“损己一毛而利天下,吾不为也”,这是一种绩效观;功成不必在我,这是另外一种绩效观。因此,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,一定要注意区分“善意的恶”和“恶意的善”,千万不要学唐僧:万般绝情咒悟空,一心唯信白骨精。

4 培训:直播分享,团队支撑此次疫情对于培训行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,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升级打怪兽——从线下培训向线上直播迁移。原来在线上做直播培训的是一部分先知先觉的小众,通过这次疫情的催化,一瞬间所有的培训机构全部上线了。这一点可以从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的直播课程宣传看出来。这波涌起的直播课程,很多还是气势之争——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公益课程,重在提升培训机构的用户口碑和市场影响力。但也有一些培训机构借此东风迅速扬帆启航,跨入了市场发展的新航道。我利用春节假期也看了不少直播课程,总体感觉二八开:有影响力、有启发力的课程只占20%。线上直播不是简单的架个机位,将原来的课程通过视频展示出来就完了。培训上线后,原来现场培训的游戏、忽悠、套路全都无效,培训师必须用真材实料打动用户,让用户心花怒放后才会主动买单。除此之外,还必须善于运用直播所特有的媒体融合的功能:综合课程所有相关的视频、音频、素材来重新开发课程,甚至在有些必要的地方要重新编剧、另写脚本,甚至要有导演、演员进行表演、拍摄等。线上直播培训的兴起,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丰富培训输出路径的一种方式。除了常规的线下培训、传统的网上大学培训之外,开通线上直播课程满足员工差异化、个性化的培训需求,对于提升员工和组织绩效是一个有益的补充。当然,这对内训师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。传统企业的内训师专注于技术、业务和管理,对于线上直播而言,内训师如何将自身的干货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分享出去,唤起听众的兴趣,并将价值传播出去,这对内训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。显然,这单靠内训师一人之力远远不够,这就要求内训师有一个全方面的特战小组合成作战,非此,无以取得战功。

5 用人:不唯上,不唯书,只唯实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,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”。从疫情防控中间湖北、武汉两地主官调整来看,再一次证明了这句话极为正确。疫情就是照妖镜。在此镜下,有人显出原形,临阵脱逃,不敢担当,推诿扯皮;有人不顾生死,逆行而上,胸怀群众,夙夜在公。对干部选拔任用而言,关键要把好入口关,把关键时刻顶得上、靠得住、信得过的人放到关键岗位上。这样的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不唯上,不唯书,只唯实。不唯上,就是不能对上级言听计从,要有调研取证的决心,做到领导面前不露怯,百姓面前要存真。不唯书,就是要有去伪存真的意识。面对陌生环境、复杂局面,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不可生搬硬套。只唯实,就是将“实事求是”当成工作的法宝,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地研究解决问题。任正非指出:在华为,坚决提拔那些眼睛对着客户,屁股对着老板的员工;坚决淘汰那些眼睛盯着老板、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;前者是公司价值的创造者,后者是牟取个人私利的奴才;各级干部要有境界,下属屁股对着你,可能让你不舒服,但必须善待这样的下属。这也是华为的成功之道。

6 组织:决策下放,有效支撑从疫情发展之初到武汉封城,中间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,这一个月的时间正是疫情防控的黄金窗口期。黄金窗口期的丢失原因太多,但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地方缺乏足够的决策权力和能力。如果能够在疫情初期即当机立断,局面不会失控成今天的模样。湖北潜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。潜江市委领导得到疫情消息后,在湖北第一时间封城、第一时间终止所有娱乐活动、第一时间出台了很严格的禁足令。虽然当时看是冒了一点点不太合规的风险,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相比,根本微不足道。当然,世界上从来没有如果二字。对组织发展而言,要再次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,当务之急是下放组织的决策权力,让一线管理者靠前指挥,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。一旦陷入报告来、请示去的泥淖,黄花菜凉了不说,战机自然延误。组织环境复杂多变、影响因素千差万别,即使有统一的战法战术,真正面临具体的任务时,仍然需要当局者因时、因势、因式而调整。中台、后台需要做的不是下发文件、出台办法、合规检查,而是及时响应一线的能力、资源需求,帮助一线解决切实存在的困难和问题。只有这样才能将前台、中台、后台拧成一股绳,发挥合力。

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的内容就说到这里,如还有不懂的可以咨询在线老师,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咨询相关信息,但愿我们的服务,对您轻松面对,如有疑问可以咨询在线老师!!